中科院理化所刘静、饶伟团队 Adv. Mater.:提出统一性液态金属组合学思想及理论框架,详解万千功能材料发现之道
- 分类:科技创新
- 作者:老酒高分子
- 来源:高分子科技
- 发布时间:2023-07-25 14:4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向材料发现的液态金属组合学(Liquid Metal Combinatorics toward Materials Discovery)”的文章
中科院理化所刘静、饶伟团队 Adv. Mater.:提出统一性液态金属组合学思想及理论框架,详解万千功能材料发现之道
【概要描述】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向材料发现的液态金属组合学(Liquid Metal Combinatorics toward Materials Discovery)”的文章
- 分类:科技创新
- 作者:老酒高分子
- 来源:高分子科技
- 发布时间:2023-07-25 14:45
- 访问量:
近期,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液态金属与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向材料发现的液态金属组合学(Liquid Metal Combinatorics toward Materials Discovery)”的文章,系统提出了旨在发现和研制新一代先进功能材料的通用性液态金属组合学思想及其理论框架。论文第一作者为汪达伟博士和叶姣博士,通讯作者为刘静研究员和饶伟研究员。
室温液态金属是一系列熔点低于或接近环境温度的金属或合金,蕴藏着诸多令人着迷的材料特性,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制造、半导体、机器人及低碳能源等许多领域的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新一代功能物质及材料,液态金属凭借其卓越的内在无限可拓展性,在基础科学和工程实践中彰显日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可变形机器人、芯片冷却、印刷电子及半导体、3D打印等令人兴奋的应用纷至沓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当前,围绕液态金属及其衍生材料的研发正逐步驶入快车道。随着应用范畴迅速扩大,现有液态金属的局限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在材料种类和功能上寻求突破。
在此篇论文中,理化所团队基于过去20余年来在液态金属领域的研究实践和长期积淀,系统提出了旨在打开材料发现之门的通用性理论框架,并将其命名为 “液态金属组合材料学”(LMC,图1),相应思想涵盖了液态金属几乎所有可能的组合模式及材料创制策略,未来可由此按需设计出种类丰富且功能千变万化的新型材料。这一基本要义的出发点在于充分借助液态金属主体、表面化学物质、离子作用与更多其它物质之间的深度物理结合、化学、生物协同等效应,实现目标材料,整个制备过程可在室温附近完成。LMC代表了无限可拓展性、可靠性及模块化的通用材料创新方法,为新材料的发现提供了统一理论基础。
图1. "液态金属组合材料学"(LMC)统一性理论框架。
原理上,液态金属组合材料学代表了以液相金属(L)为核心的材料(M)组合(C)方式 (L-M-C)(图2),其基本思想在于充分借助室温液态金属的物理、化学、生物连接(图3),快速实现丰富多样的材料集成(
图2. 液态金属组合材料学内涵。(a)LMC概念具有普遍适用性,各种液态金属与对应负载材料的可能组合为大量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广阔空间。(b)尺度同样具广义性,涵盖从宏观到微观/纳米尺度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液态金属组合。(c)结构也不受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加工,包含从固体、中空、多孔、壳芯、层状、均匀、Janus膜、微/纳米到三维空间结构。
图3. 液态金属与其它材料之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组合。由于具备独特的低熔点优势,液态金属或其经轻微改性的金属可以通过(i)物理、(ii)化学及(iii)生物方式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种类物质相容结合。
为说明液态金属组合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特点,文章归纳出了8条基本的材料创制途径:①多组分合金化LMCs;②微/纳米材料介导型LM
图4. 微/纳米材料介导的LM
图5. 结构化LM
图6. 表面修饰型LM
图7. 多孔化LM
图8. 以微/纳米液体金属作为添加物和填料的LM
图9. 低维化LMCs材料。基于(a)成分、(b)结构和(c)形态的低维液态金属组合材料学分类。
自本世纪初以来,理化所团队围绕液态金属开展了大量基础探索和应用实践,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底层材料创制思想,如液态金属材料基因组方法、旨在强化液态金属热、电、磁、力性能的纳米液态金属材料学,用以改变如硅油、聚合物等属性的液态金属添加物技术,以及自我驱动型液态金属机器、彩色荧光液态金属、类似生物肺组织的多孔液态金属、液态导体-绝缘体转换材料、液态金属气泡/囊泡,乃至密度低于水可上下浮沉的轻量化液态金属材料等。具有通用意义的液态金属组合学思想正是在这些长期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在应用层面,理化所团队推出的系列性能优良的LMC材料已在芯片冷却与热管理、电子电路制造、半导体印刷、柔性医学传感以及临床骨科支具与骨修复等环节实现市场化。
总的来说,液态金属组合学统一了各种新材料的创制策略,相应思想及理论框架具有普遍意义及广泛可拓展性,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可望迎来大量新材料的研发和问世,由此满足日益增长的紧迫现实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3533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产品